2025週末瘋舞祭-大手牽小手創作演出《攪創作》

1.週末瘋舞祭緣起
賴翠霜舞創劇場駐館於台江文化中心第九年來,陪伴一群素人走過舞台之路,讓「非專業的人」站上專業劇場,累積無數感動時刻,也悄悄改變了許多人對藝術的想像。如今,這份能量將以全新方式延伸,從「深耕一群人」轉向「打開給更多人」。
「週末瘋舞祭」就是過去計畫的延伸,以週末為核心,持續向外擴展一場以身體為名的祭典行動。從每週五晚間的廣場舞推廣、六日早上的開放工作坊、午後《攪創作》的創作排練,到每月最後一週的即興Jam與階段呈現,無論是劇場創作者、喜愛舞動的居民,或對藝術有熱情的參與者,都能在這個節點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。我們相信,每一位投入其中的人,皆能在這段旅程中尋得連結、激盪與更多的可能。
《攪創作》是「瘋舞祭」的核心創作計畫,由專業劇場人攜手來自不同背景的表演者,共同透過肢體語彙編織出屬於彼此的創作篇章。以跑步來形容創作時它絕對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一段需要陪伴、歷練與反覆碰撞的長期旅程。因此,在這次的轉型計畫中我們規劃了五個月的創作期程,透過每月不同主題的引導與場域探索,讓參與者在過程中培養默契、累積創造力,並逐步建立屬於彼此的作品。
此計畫共有四組作品,由4位專業舞者與演員,攜手5位熱愛身體表達的表演者參與,每一組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,圍繞「自我設限的框架」、「性格中的缺口」、「當下與未來的自我交會」、「消失與存在」等主題方向,嘗試以身體為媒介回望並詮釋各自的生命風景。
這九位參與者大多來自台南。相較於北部,南台灣在創作人才培育與資源的分配上仍存在落差。我們也開始思考:是否能透過這樣的平台,讓更多熱愛創作、深耕在地的人被看見?或許,這樣的實踐能逐步累積出一種新的可能——讓南台灣的創作人才不再只是流向外地,而能在此紮根、成長,與整體藝術環境共構出更多元而平衡的風景。
2. 創作方向
《攪創作》是一場以身體為媒介的共創實驗,邀請4位專業劇場人攜手5位不同背景的表演者,歷經五個月,透過肢體語彙激盪,探索自我設限、性格缺口、未來交會與消失等生命議題,孕育出四支原創舞作,呈現自我與他者、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深刻對話。
攪動身體,攪動靈魂,在無聲的碰撞中生成光。
缺口不再是破碎,而是裂縫中透出的希望。
記憶被攪動成旋律,情感在流動中成形。
彼此間的溫度與力量,透過對話與思辨,
共同創造的真實連結,生命被重新書寫。
*
1.
【撩痕】陳盈琪、吳淑棉、涂慧珠
朝向記憶探求,一個更好的自己、一種圓滿存在的投射、一段值得努力的關係,凝視痛過之後所留下的傷口,結痂、癒合、再撕裂傾刻,驀然被啟動的開關穿透時間敘事,追尋慾望的本能路徑,交錯折返形塑一道迴圈,而我們持續奔跑其上,依循感知映照不可見的線索,撩撥攪拌著那些在生命中不經意被沈澱被遺忘或被天使吻過的傷痕。
2.
【錯/弱】郭學勻、朱妤璇
這是一場從身體出發的雙人對話,帶著各自的缺口與需求,走進彼此的視線與空間。
可不可以允許我犯錯,那不是真的錯,只是我知道,那不是我最好的樣子。
可不可以接受我示弱,我想坦承、依靠與允許自己不再堅強。
《錯/弱》不是對與錯的辯證,也不是力量與脆弱的對立。只是兩條不完美的身體軌跡,嘗試理解、交錯、分裂與共存。
3.
【仍在】蘇琬婷、陳廷俞
在日常的往來裡,我們總以為身邊的人、事、物理所當然地存在著。
我們與這些存在悄悄地建立了情感——沒有太多言語,沒有劇烈波動,只是日復一日的陪伴、共處、經歷,像空氣般貼近,也因此不被察覺。
直到某一刻,這些熟悉的存在悄然離去。
那是無聲的失落,像一口氣突然抽離,讓人措手不及。我們才意識到,那些微小的日常,其實正堆積著深刻的情感記憶。
4.
【隨·从·變】陳璽尹、梁瓊芬
「誰如命運似的推著我向前走呢?」
「那是我自己,在背後大跨步走著」----泰戈爾《漂鳥集》
萬年之後,生命回到原點,我們終將在此聚首。在看不見的時間中──發現彼此。
曾經,你對過去回憶的宿命嘆息,我被未來未知的命運牽引,兩個「人」的關係不斷地「隨」與「變」,來回穿梭。幻化出各種對於曾經與未來的人生風景。
未來,你與我,看見彼此、互懟彼此、引導彼此、終而成為彼此。
